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逐渐成为了气象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按照国家气象局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要求,“继续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继续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建设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建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努力开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宜宾市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始终把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为农信息服务能力,为保障宜宾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宜宾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实践
1.坚持政府主导,协调规划,加大为农服务建设力度
宜宾市气象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积极与市政府应急办沟通协调,由政府主导协调工作,为推进宜宾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坚持合作共建,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多部门信息、手段共享和联合发布机制,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灾害防御组织体系。2012年全市实现了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员,气象预警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农业监测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一是开发宜宾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针对春播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以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专题材料;二是开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如筠连烤烟等专题专项服务;三是与农业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作物产量预报,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农业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4.加快推进乡镇示范信息服务站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截止到2012年底,宜宾市已完成32个乡镇示范站建设,超出了21个示范站的目标任务,巩固了信息采集服务体系。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表一
区县 |
目标数(个) |
实际建设数(个) |
乡镇示范信息服务站 |
负责单位 |
翠屏区 |
2 |
3 |
菜坝镇、明威乡、牟坪镇 |
翠屏区政府应急办 |
长宁 |
3 |
5 |
古河镇、三元乡、花滩、硐底镇、硐底镇五一村镇 |
长宁县气象局 |
兴文 |
2 |
3 |
麒麟乡、仙峰乡 、僰王山镇 |
兴文县气象局 |
江安 |
2 |
2 |
怡乐镇、桐梓镇 |
江安县气象局 |
高县 |
2 |
4 |
罗场镇、趱滩乡、庆符、文江镇镇 |
高县气象局 |
宜宾县 |
2 |
4 |
蕨溪镇、观音镇、喜捷、安边镇 |
宜宾县气象局 |
南溪 |
2 |
4 |
南溪镇、罗龙镇、裴石乡、裴龙村 |
南溪县气象局 |
屏山 |
2 |
2 |
锦屏镇、龙华镇 |
屏山县气象局 |
筠连 |
2 |
4 |
双腾镇、筠连镇、腾达镇、腾达镇春风村 |
筠连县气象局 |
珙县 |
2 |
2 |
巡场镇、上罗镇 |
珙县气象局 |
合计 |
21 |
32 |
|
|
2013年兴文县建的僰王山镇
二. 宜宾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宜宾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面对宜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信息员队伍建设运行效果有待考究。二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投入不足,投入机制和渠道未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费和运转费都缺乏,造成此项工作难以持续。三是县级气象局队伍数量、人员素质、业务能力、设备配备、基础性工作积累都难以适应以面向基层为显著标志的“两个体系”的艰巨任务。
2.思考
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要把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任务真正落实下去,发挥真正的作用,重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深刻了解“两个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加快农业发展和农业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两个体系”的建设正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正确思路,通过推进“两个体系”的建设,我们就可以将气象服务工作向最基层延伸,使更具针对性、适用性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成果进村落户,更好的惠及广大农民,为宜宾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和粮食生产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服务。
(2)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长效机制
首先要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系列,进规划、立项目、下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其次要与相关部门联动,建议完善乡镇信息服务站为核心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努力将气象信息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再次是要加强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灾害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气象灾害评估、灾害风险预报等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建立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工作。
(3)拓宽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是不断提高精细化服务对农业的指导作用,为农名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农业气象信息。二是加强气象灾害标准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预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三是做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等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四是按照“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从运作管理,人员要求,设备配备、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规划,不断提高农业服务能力和灾害防御能力。(文/余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