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四川 > 四川首页 > 专题文章

关于农村“两个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字体:   2014-05-09 10:50:59   来源: 凉山州气象局--冕宁县气象局  

“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气象“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围绕新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而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本文结合凉山州气象局、冕宁县气象局在开展“两个体系”试点建设中的体会,探讨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试点建设落户到冕宁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州更是农业大州,“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最关注的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在文件中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气象“两个体系”,即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拉开了气象“两个体系”建设的序幕。

冕宁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是凉山州内的农业大县和优质稻生产基地。全县最低海拔1330米,最高海拔5229米,相对高差3899米,地势高低悬殊,起伏极大,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化,因此冕宁县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县境内物产、矿产资源丰富,农作物产品种类齐全。与此同时,冕宁县每年的山洪、泥石流及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是州内冰雹灾害的重灾区,气象灾害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2011年6月17日发生在冕宁县的暴雨及泥石流灾害,就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冕宁县正是急需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地区之一。

鉴于以上原因,凉山州气象局决定把省气象局部署的“两个体系”建设试点任务落户到冕宁县气象局,冕宁县被确认为全国121个“两个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

自冕宁县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州气象局领导亲自参与了试点建设方案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把关,在建设过程中,多次率业务管理人员深入冕宁县实地调研、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听取县政府领导、县气象局负责人的意见,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实际效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冕宁县“两个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大家探讨。

二、冕宁县“两个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是基础

“两个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要建立体系首先就要构建各部门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这就要求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县政府的主导作用来组织和实施。

冕宁的“两个体系”建设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农工办主任和县气象局局长为副组长,县上各大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政府还以冕府办发〔2011〕71号和冕府办发〔2011〕72号文就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并印发了《冕宁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冕宁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等,而且匹配了建设资金。县领导更是多次就“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长还要求对“两个体系”建设县、乡、村要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要求,实行“三到人”制度,即“目标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每年开展两次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收集和更新,建立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库,当气象灾害来临时,启动预警机制,组织人员转移等。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冕宁的“两个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止,冕宁38个乡镇、232个村已经实现了乡乡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

(二)部门联动是关键

“两个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终落实到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上。这就要求整合各部门资源,构建部门联动的有效的农业生产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

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冕宁县气象局在部门合作中取得了突破,与政府应急办及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等各部门的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冕宁县气象局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了专家联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等建立“直通式”联系,及时就农业生产情况、气象灾害等开展会商,进行联合调查,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用的农业生产对策、措施。

加强与通信部门团结合作,进一步完善了冕宁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覆盖面、发布量和针对性、实用性,具有分类、分级、分区域、分乡镇和树状预警发布功能,可同时向全县移动手机用户发布突发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气象短信,将县、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相关部门人员、气象协理员、农村中小学校长、气象信息员等全部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对像,建立了县、乡、村级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标志着冕宁县在解决公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社会参与是前提

对于冕宁这个农业县,保粮食生产,促地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致灾重,影响面宽,对依然是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影响尤其大。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就是要开展面向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全程系列化、专业化气象服务,趋利避害,为获得粮食稳产、高产、高品质做出贡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是我国防灾减灾的最薄弱环节,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农村,所以抓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就抓住了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而只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深入到最基层,延伸到最末端才会真正有效。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让全社会广大的老百姓都明白气象灾害是什么,当出现了气象灾害时我们该如何处置,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也就是要有社会参与、群众参与这个前提,“两个体系”工作才能真正见实效。

冕宁县在开展“两个体系”工作时特别注重通过电视、报纸、信息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气象灾害防御。面向广大农村,设立了气象灾害宣传栏,《气象灾害防御明白卡》、《人员转移明白卡》等向中小学生和农民发放,让老百姓、中小学学生能更直接的了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目前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已覆盖安宁河沿岸的23个乡镇,县气象局及时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象信息、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直观性。冕宁县气象局还利用气象科技下乡及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等机会,面向广大农民讲授气象灾害防御和灾后恢复生产等知识,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

(四)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的作用

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就是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向最基层延伸。冕宁县属于边远民族县,通信、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发达,如何找准“支点”和“辐射点”,把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每家每户是搞好农村基层气象服务的关键点。

冕宁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已初具规模,其下辐射了很多的农户,还具有一些现代设备、先进的技术。冕宁县气象局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将农业气象服务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面向种植和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他们将气象服务信息传递到每位农户,使气象服务惠及到基层农民。同时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了解种养殖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当地气象灾害等情况,以改进气象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效益。

(五)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冕宁最大的特色农业就是烤烟,是冕宁的“农业一号”工程,我们重点开展烤烟防灾、节水、增产等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为更好地做好烤烟生产服务,我们综合前期对烤烟生产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冕宁烤烟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冕宁烤烟冰雹、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这些成果均提供给县上相关部门使用。在烟基工厂、烤烟种植集中区安装电子显示屏,提供最直接的气象服务,同时为所有烤烟技术人员提供气象短信服务,同时和全县7个烟站及烟司的烟技人员组成专家联盟,建成一个QQ群,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进行信息互惠。

冰雹灾害是烤烟生产中最大的气象灾害,气象局利用雷达密切监测,及时指挥全县17个防雹作业点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平均每年烤烟防雹用弹达5000余发,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了冰雹灾害给烤烟生产带来的损失。

三、“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建议

当前,“三农”气象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村防灾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气象信息员考评机制,将基层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以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基层气象信息员的积极性,增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不断加大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能力强的农业气象技术服务队伍。

(二)需要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冕宁地处山区,通信极不发达,目前很多乡镇还不通网络,故一是大力推广农村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建设,利用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播报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二是加大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的更新频次,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为农民群众防灾、避灾、减灾提供保障。

(三)需要进一步提高为农气象服务针对性。一是要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特色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和农作物各发育期应对各类天气状况的措施,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避灾减灾的能力;三是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做好病虫害发生期及发生等级预报、做好防治期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天气预报服务。

(四)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知识宣教体系。一是编写符合我县农业特点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等气象科普教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手机短信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二是气象部门应与农技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开展气象知识进农村活动,组织气象和农业专家走入田间地头,讲授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科学利用气象信息的水平。

(五)需要进一步开发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一是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对农业种植项目是否能在顺利实施和保持高品质生长气象条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成功种植;二是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气象部门为参保用户做好生产气象服务,避免或减小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参与现代农业保险理赔气象指标的制定,提供理赔鉴定服务。(文/田宏、郭雪宁、朱红秀)

编辑: 四川.陆兴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四川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