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四川 > 四川首页 > 专题文章

水稻育秧阶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字体:   2013-03-25 11:00:14   来源: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蛇年伊始,针对去冬久旱无雨的状况,各地需要抓好旱育秧技术培训,积极采购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落实良种补贴等积极措施,确保水稻生产稳产增产。同时,平原区机插秧工作稳步推进,积极示范,面积逐步扩大。目前春耕在即,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育秧阶段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帮助生产上进行技术改进。同时,提出几点技术意见,指导大家抓好苗床阶段的秧苗管理,培育健壮秧苗,为今年水稻丰收奠定基础。

存在的问题:

1.苗床制作粗糙

苗床制作粗糙是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块较粗,厢面不平,盖种土未过筛。由于厢面土块较粗,造成厢面不平,播种时密度不易掌握,加上许多农户在播种前不镇压,既浪费盖种土,又厚薄不匀,出苗时早迟不一。

2.播种密度

在较大区域内的旱育秧苗床,播种密度较大。播种密度大是近年在较大面积上都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说,采用“旱育保姆”进行包衣育秧,种子个体更大,播种时更好把握密度,但是,生产上农户出于节约苗床地的目的,播种密度往往较大。这样,秧苗由于过于密,生长纤弱,分蘖发生少,秧苗素质差。移栽后分蘖发生迟,过度依靠本田分蘖,抽穗时主茎抽穗早,分蘖穗抽穗迟,以致穗层分层,大小穗差异大,产量不高。

3.除草剂的使用

旱育秧苗床除草是很主要的技术环节。不用除草剂,苗床杂草多,施用不当,除草效果差,甚至损伤秧苗。旱育秧、塑盘旱育秧、要选用“新野”进行,“新野”为10毫升装小袋,每袋兑水5公斤喷施1分苗床地。在旱育秧播种盖土后,先用喷壶将床面盖土淋湿后施用。喷施除草剂后半小时再盖膜。

4.机插秧要提高播种均匀度

在各地的积极推进下,机插秧在平原区已经开始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育秧方式有旱育秧、水育秧、水育旱管等方式,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存在播种不匀的问题。撒播条件下多数不匀,出苗后局部空隙大,插秧时取秧器取不到秧苗,会造成缺穴断垄。提高播种均匀度,尽可能减少缺穴断垄,提高栽插质量。

目前各地均进入苗床管理阶段,要把握关键环节,抓好苗床阶段的秧苗管理,培育健壮秧苗,为今年水稻丰收奠定基础。

1.科学管水,匀密补稀

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出苗后到2.5叶期,只要土不露白,叶不卷筒即不必补水。补水要下午4时后进行,尤其是使用地下水的地方。最好是泼浇或洒壶喷洒,不宜浸灌或淹灌。

2.适时追肥,不施送嫁肥

2.5叶后开始追肥。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隔一片叶追肥一次,用尿素或碳铵兑清粪水泼施,做到前轻后重,少量多次。3叶期以每分苗床地不超过1斤尿素或3斤碳铵为宜,5叶期可施2斤尿素或6斤碳铵,施肥时不能将化学肥料干撒,一定要兑水泼施,然后洗苗一次。此外,可通过控制肥水以控制秧苗生长,防止徒长。

移栽前10天不再施肥。不施送嫁肥可以减少植伤,促进返青,避免浪费。

3.预计不能及时栽插的,普遍施用“多效唑”延长秧龄。

多效唑能有效降低苗高(20-30%),增加单株分蘖数(30%左右),增强秧龄弹性。凡40天以上苗龄的秧田都应在1.5叶时普遍喷施一次。

4.加强病虫害防治

水稻秧田期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黄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稻蓟马、稻根际蚜虫、一代稻螟等。具体的防治方法为:

浸种消毒。每公斤稻种用3克强氯精兑水5公斤浸泡24小时左右进行消毒。

土壤处理。播种前结合整地作厢每分秧田用10%辛拌磷100-150克拌沙土5-10公斤撒施,防治地下害虫。亩用新野110毫升喷雾,进行苗床杂草防除一次。

化学防治。在秧苗2—3叶时应注意对青枯病、黄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的预防。用40%旱秧绿2号可湿剂40克+黄秧烂秧净20克+10毫升云大120兑水15公斤喷雾或兑水120公斤泼浇旱床。喷药时间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5时以后。每隔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次,效果很好。20%菊马乳油80毫升或20%螟溃败可湿剂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苗期稻蓟马。秧苗针叶至2叶期,用4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泼浇苗床,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兼治根际蚜虫。旱育秧苗根部如果发现根际蚜虫,应立即使用40%连连杀乳油或30%顽虫灭乳油800—1000倍液泼浇苗床,防治根际蚜虫。秧苗移栽前三天, 亩用20%三唑磷150毫升喷雾防治1次一代螟虫。(作者:姜心禄)

编辑: 中国天气网四川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四川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